我們常常沒有察覺,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變得不快樂、變得難以承受壓力、變得易怒或感傷、很難與人相處,甚至開始對人產生疏離感。那個當初樂觀進取、盡心盡力的我到哪去了,我怎麼了?
在生活中,我們常碰到很多認為該幫忙的事,或在別人眼裡是舉手之勞的事,當你無能為力還好,若你有能力卻不想做時,掙扎就更大了,越是親近的家人、朋友越難拒絕,做與不做之間心裡都會很糾結。
當親友求助於你的時候,剛開始你會真心傾聽、樂於協助,但是,當人們一開始付出時,不免會想要改變對方,當對方開始解釋,甚至辯解時,難免會讓你覺得對方都不救自已了,別人又何必管他,心裡的怨懟就從這裡開始,讓你看到他時想關心對方、愛對方,又因無法幫到對方而感到氣憤。
在這時宇宙三件事就很有幫助,首先,是提醒自己,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、自己的生活要過,這最終都是他個人要解決、決定的事,而你想要提出協助,則是你自己想做的事,至於對方要不要接受,我們是沒辦法控制的。如果最後對方接受了,結果卻不如你們所預期,也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,我們常將這些統稱為神的事(神就是事實、大自然、人為不能改變的事)。
不過,我們可以做的是,當我們要提供協助時,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在某些程度上已經干涉了對方的人生道路,失去讓對方能為自己負起責任的機會。有時侯我們會阻斷別人成長的機會,尤其是當我們認為對方沒辦法處理時,已在放縱對方對我們的依賴,而當我們從協助中產生成就感,這時成就感與依附就會變成一種對應關係,當有一天他不再依附你時,你的成就感就消失,就容易有失落感,或是當有一天你不再幫忙時,反而招致對方抱怨你怎會這樣,當初都願意幫了,何不好人當到底。就這樣,人和人之間不斷脫離對自己的關注,只熱衷於干涉別人的決定,因而產生衝突與隔閡。
有時侯我們自已的想法是什麼,其實自己並不是完全清楚,所以把三件事好好的運用在心思意念中,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自由。例如,當家人生病、失業、能不能變好等,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,但你可以盡心盡力協助他,不要讓自己有遺憾。
不過,即使後來發生了什麼好事,或付諸行動後還是造成遺憾,你又如何確定自己真的做了什麼使事情變好,或是做了什麼讓它變壞嗎?當有這樣的疑問發生時,不妨拿以下這四句話問問自己:「這是真的嗎?你能百分之百確定這是真的嗎?因為你做了這些事,他的人生會變得更好,或真的是因為你做了這些事情,對方才去做了對自己不好的行為呢?你能百分之百相信那是真的嗎?之後或許還能問問自己,當你有那個想法時,你會怎麼反應?當你沒那個想法時,你又會過什麼樣的生活?
當有一個信念發生時,就會有好或不好的情緒,也會產生一些行為模式,而這行為模式 就會發展成一個結果;我們常常會感知到情緒的產生,但我們並不知道怎麼會有這個情緒,或這個情緒的發生 是從哪裡來的?
其實是因為有個信念在情緒前面,所以才會有這個情緒產生;只要我們去探討是那一個信念造成這個情緒,就可以有機會消融與轉化了;當我們有一個清淅的頭腦,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會變得很不一樣,行為當然也會跟著改變。
江如珠 Irene 小檔案
- 一念之轉,「轉念功課」(The Work)台灣推廣人。禾恬心創工作室負責人。
- 帶領演練式講座、研習、轉念引導工作坊。
- 曾經在愛、恨、情、愁中遊走,經歷過迷惘、迷信、迷戀、迷失,由這些過往獨特的生命經驗中,淬鍊出豐沛的生命養份。體悟到成長的道路,沒有其他捷徑,唯有真實面對而已。善於結合東西方教導,所分享的都是過往生命道路上的珍貴體悟。是一個願意真實面對自我,勇於接受生命挑戰的人。